地点
诗文库 创作地点
同继祖民瞻游赋诗亭二首 其一 1126年 宋 · 陈与义
七言绝句 押支韵 创作地点: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
邂逅今朝一段奇,从来华屋不关诗。
诸君且作留连意,正是微风到时。
同继祖民瞻游赋诗亭二首 其二 1126年 宋 · 陈与义
七言绝句 押虞韵 创作地点: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
浩浩白云溪一色,冥冥青竹鸟三呼。
只今那得王摩诘,画我凭栏觅句图。
崇山1126年 宋 · 陈与义
 押尤韵 创作地点: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
短篷如凫鹥,载我万斛愁
试登山上亭,却望沙际舟。
世故莽相急,长江去悠悠。
西南浸山影,晦明分中流。
荡摇(四库本作漾)宝鉴面,翠髻千螺浮。
去程虽云阻,兹地固堪留。
客路惜胜日,临风搔白头。
众色忽已晚,川光抱岩幽。
三老呼不置,我兴方未收。
下山事复多,题诗记曾游(以上《增广笺注简斋诗集》卷一六)
谢公挽词三首康定元年 其一 1040年2月 北宋 · 欧阳修
五言律诗 押萧韵 创作地点: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
始见行春旆,俄闻引葬箫。
笑言犹在耳,魂魄遂难招。
天象奎星暗,辞林玉树凋
朔风吹霰雪,铭旐共飘飘。
谢公挽词三首康定元年 其二 1040年2月 北宋 · 欧阳修
五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: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
前日宾斋宴,今晨奠柩觞。
死生公自达,存没世徒伤。
旧国难归葬,馀赀不给丧。
平生公辅志,所(一作可)得在文章。
谢公挽词三首康定元年 其三 1040年2月 北宋 · 欧阳修
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: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
乐事与良辰,平生爱洛滨。
泉台一闭夜,蒿里不知
翰墨犹新泽,图书已素尘
堪怜寝门哭,犹有旧时宾。
峡州后回寄元珍表臣(原校:一本作元珍判官表臣推官 宝元元年1038年秋 北宋 · 欧阳修
七言律诗 押寒韵 创作地点: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
经年迁谪厌荆蛮,惟有江山兴未阑。
醉里人归青草渡,梦中船下武牙滩。
野花零落(一作乱)风前乱(一作舞),飞雨萧条江上寒。
荻笋时鱼方有味,恨无佳客共杯盘。
留题安州朱氏草堂1039年6月 北宋 · 欧阳修
七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: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
俯槛临流蕙径深,平泉花木绕阴森。
蛙鸣鼓吹喧耳,草暖池塘梦费吟。
赌墅乞甥宾对弈,惊鸿送目手挥琴。
嗟予远捧从军檄,不得披裘五月寻。
秋日与诸君马头山登高1038年9月 北宋 · 欧阳修
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: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马头山
晴原霜后若榴红,佳节登临兴未穷。
日泛花光摇露际,酒浮山色入樽中。
金壶恣洒毫端墨,玉麈交挥席上风。
惟有渊明偏好饮,篮舆酩酊一衰翁。
光化张氏园1039年3月 北宋 · 欧阳修
五言排律 押真韵 创作地点: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
君家花几种,来自洛之滨。
惟我曾游洛,看花若故人。
芳菲不改色,开落几经春。
陶令来常醉,山公到最频。
曲池涵草树,啼鸟悦松筠。
相德今方赖,思归未有因。
京西提点刑狱张驾部宝元元年1038年 北宋 · 欧阳修
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: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
太华之松千岁青,尝闻其下多茯苓
地灵山秀草木异,往往变化为人形。
神仙不欲世人采,覆以云气常冥冥。
台郎何年(一作处)得真诀,服饵既久毛骨清。
汝阳昔见今十载,丹颜益少方瞳明。
郡斋政成樽俎乐,高谈日接无俗情。
诏书忽下褒美绩,使车朝出行属城。
职清事简称(一作高),蠹书古箧(一作灵丸(原作九,据周本、宋刻改)满笥)晨装轻。
洛阳花色笑春日,锦衣昼归闾里惊。
自云就欲(一作欲就)谢官去,乌纱白发西台卿。
他年我(一作终)亦老嵩少,愿乞仙粒分馀馨。
梅圣俞寺丞见寄宝元二年1039年5月 北宋 · 欧阳修
 押词韵第二部 创作地点: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
忆昔识君初,我少君方壮。
风期一相许,意气曾谁让。
交游盛京洛,樽俎陪丞相
騄骥日相追,鸾凰志高飏。
词章尽崔蔡,论议皆歆向
文会忝予盟,诗坛子将
谈精锋愈出,饮剧欢无量。
贾勇为无前,馀光谁敢望。
兹年(续校:疑是兹来)五六岁,人事堪悽怆。
南北顿暌乖,相离独飘荡。
失杯由画足,伤手因代匠。
移书虽激切,拙语非欺诳。
安知乃心愚,而使所言妄。
权豪不自避,斧质诚为当。
苍皇得一邑,奔走踰千嶂。
楚峡听猿鸣,荆江蛟浪
蛮方异时俗,景物殊气象。
绿发变风霜,丹颜侵疾痒。
常忧鵩鸟窥,幸免江鱼葬。
今兹宽宥,迁徙来汉上。
憔悴戴囚冠,驱驰嗟俗状。
王事多倥偬,学业差遗忘。
未能解绶去,所恋寸禄养。
举足畏逢仇,低头惟避谤。
忻闻故人近,岂惮驱车访。
一别各衰翁,相见问无恙。
交情宛如旧,欢意独能强。
幸陪主人贤,更值芳洲涨。
菱荷乱浮泛,水竹涵虚旷。
清风满谈席,明月临歌舫
已见洛阳人,重闻画楼唱。
怡然壹郁写,暂尔累囚放。
自从还邑来,会此骄阳亢。
神灵多请祷,租讼烦笞榜。
犹须新秋凉,汉水(一作泻)清漾
野稼荡浮云,晴山开叠障。
聊以助吟咏,亦可资酣畅。
北辕如未驾,幸子能来贶。
王源叔问古碑字书1038年秋 北宋 · 欧阳修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九九、《欧阳文忠公集》卷六八、《黄氏日钞》卷六一 创作地点: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
修顿首白学士:秋凉,体候无恙。
修以罪废,不从先生长者之游久矣。
今春蒙恩得徙兹邑,然地僻而陋,罕有学者,幸而有之,亦不足与讲论。
或事有凝滞,无所考正,则思见君子,北首瞻望而已。
县有古碑一片,在近郊数大冢之间,《图经》以为儒翟先生碑。
其文云:「先生讳寿字元考南阳隆人也」。
大略述其有道不仕,以敩学为业。
然不著其姓氏,其题额乃云「󶆏孺先生碑」。
字疑非翟字,而莫有识者,许慎《说文》亦不载,外方无他书可考正。
其文辞简质,皆隶书。
书亦古朴,隐隐犹可读,乃云熹平三年所立,去今盖八百五十六年矣。
汉之金石之文存于今者盖寡,惜其将遂磨灭,而图记所载讹谬若斯,遂使汉道草莽之贤湮没而不见。
叔好古博学,知名今世,必识此字,或能究见其人本末事迹,悉以条示,幸甚幸甚。
叔居京师事多,不当以此烦听览。
渐寒,千万保重,不宣。
刁景纯学士1039年 北宋 · 欧阳修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九九、《欧阳文忠公集》卷六八、《文编》卷五○、乾隆《镇江府志》卷四八、光绪《丹徒县志》卷五四 创作地点: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
修顿首启:近自罢乾德,遂居南阳,始见谢舍人,知丈丈内翰凶讣,闻问惊怛,不能已已。
丈丈位望并隆,然平生亦尝坎轲,数年以来,方履亨涂,,其去大用尺寸间尔,岂富与贵不可力为,而天之赋予多少有限邪?
凡天之赋予人者,又量何事而为之节也?
前既不可诘,但痛惜感悼而已。
某自束发为学,初未有一人知者。
及首登门,便被怜奖,开端诱道,勤勤不已,至其粗若有成而后止。
虽其后游于诸公而获齿多士,虽有知者,皆莫之先也。
然亦自念不欲效世俗子,一遭人之顾己,不以至公相期,反趋走门下,胁肩谄笑,甚者献谗谀而备使令,以卑昵自亲,名曰报德,非惟自私,直亦待所知以不厚。
是故惧此,惟欲少励名节,庶不泯然无闻,用以不负所知尔。
某之愚诚,所守如此,然虽胥公,亦未必谅某此心也。
自前岁得罪夷陵,奔走万里,身日益穷,迹日益疏,不及再闻语言之音,而遂为幽明之隔。
嗟夫!
世俗之态既不欲为,愚诚所守又未克果,惟有望门长号,临柩一奠,亦又不及,此之为恨,何可道也!
徒能惜不永年与未大用,遂与道路之人同叹尔。
知归葬广陵,遂谋京居,议者多云不便,而闻理命若斯,必有以也。
若须春水下,某岁尽春初,当过京师,尚可一拜见,以尽区区。
身贱力微,于此之时当有可致,而无毫发之助,惭愧惭愧。
不宣。
某再拜。
李秀才贽见启宝元二年乾德日)1038年 北宋 · 欧阳修
 出处:全宋文卷七○一、《欧阳文忠公集》卷九五、光绪《光化县志》卷七 创作地点: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
某启:自某获罪于时,窜身南楚
楚之为邑,既陋且穷,《诗》称荆蛮,以比戎狄。
羁游宦学之不至,风俗言语之不通,顽然囚拘,谁与为偶?
孤陋之诮,古人所忧。
今者上蒙宽仁,徙之善地,始得与士君子揖让,进退周旋。
方将沐而薰之,自与人齿。
秀才首迂玉趾,贽以长笺,升自宾阶,肃有仪矩。
开函启纸,粲然词章。
盖夫逃于虚空,闻足音而尚喜;
友于贤者,况邦士之所推。
愿斥簿领沉迷之劳,以从间燕仁义之乐。
区区之意,言岂足殚。
谷城狄令启1038年 北宋 · 欧阳修
 出处:全宋文卷七○一、《欧阳文忠公集》卷九五 创作地点: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
某启:此者县徒云至,书牍见贻,载道鄙文,曲加荣奖。
伏以某官以文饰吏,学古任官,讲事劝功,修旧起废。
示之典礼,固已警于愚民;
刻以铭文,又将贻于来者。
足见仁人之意,非惟吏最之优。
顾尔讷辞,矧非善叙。
已然之诺,将止以奚能;
既出之言,虽追而莫及。
岂敢逃于众诮,但虑玷于清猷。
惭愧之诚,敷陈罔罄。
孙正之第二书1039年 北宋 · 欧阳修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九九、《欧阳文忠公集》卷六八、《黄氏日钞》卷六一、杨希闵《欧阳文忠公年谱》 创作地点: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
某再拜:人至,辱书甚勤。
前年丁元珍得所示书,喜吾子之好学自立,然未深相知,及得今书,乃知吾子用心如此。
仆与吾子生而未相识面,徒以一言相往来,而吾子遽有爱我之意,欲戒其过,使不陷于小人。
此非惟朋友之义,乃吾父兄训我者不过如此也。
仆自知何足爱,而吾子所爱者道也。
世之知道者少,幸而有焉,又自为过失以取累,不得为完人,此吾子之所悉也。
仆知道晚,三十年前尚好文华,嗜酒歌呼,知以为乐而不知其非也。
及后少识圣人之道,而悔其往咎,则已布出而不可追矣。
圣人曰「勿谓小恶为无伤」,言之可慎也如此。
为仆计者,已无奈何,惟有力为善以自赎尔。
《书》曰:「改过不吝」。
《书》不讥成汤之过,而称其能改,则所以容后世之能自新者。
圣人尚尔,则仆之改过而自赎,其不晚也。
吾子以谓如此可乎?
尚为未可,则愿有可进可赎之说见教。
吾子待我者厚,爱我者深,惜乎未得相见,以规吾子之所未至者,以报大惠,盖其他不足以为报也。
值多事,不子细。
传易图序1039年 北宋 · 欧阳修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一七、《欧阳文忠公集》卷六五、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》卷一五一、《圣宋文选》卷二、《群书考索》续集卷三、《黄氏日钞》卷四一 创作地点: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
孟子曰:「尽信书,不如无书」。
孟子好学者,岂独忽于书哉?
盖其自伤不得亲见圣人之作,而传者失其真,莫可考正而云也。
然岂独无书之如此,余读经解,至其引《易》曰「差若毫釐,谬以千里」之说,又读今《周易》有「何谓」、「子曰」者,至其《系辞》则又曰「圣人设卦」、「系辞焉」,欲考其真而莫可得,然后知孟子之叹,盖有激云尔。
说者言当秦焚书时,《易》以卜筮得独不焚。
其后汉兴,他书虽出,皆多残缺,而《易经》以故独完。
然如经解所引,考于今《易》亡之,岂今《易》亦有亡者耶,是亦不得为完书也。
孔子门人追记其言作《论语》,书其首必以「子曰」者,所以别夫子与弟子之言。
又其言非一事,其事非一时,文联属而言难次第,故每更一事必以「子曰」以起之
若《文言》者,夫子自作,不应自称「子曰」。
又其作于一时,文有次第,何假「子曰」以发之?
乃知今《周易》所载,非孔子《文言》之全篇也。
盖汉之《易》师,择取其文以解卦体,至其有所不取,则文断而不属,故以「子曰」起之也。
其先言「何谓」而后言「子曰」者,乃讲师自为答问之言尔,取卦体以为答也,亦如公羊、谷梁传《春秋》,先言「何」、「曷」,而后道其师之所传以为传也。
今《上系》凡有「子曰」者,亦皆讲师之说也。
然则今《易》皆出乎讲师临时之说矣,幸而讲师所引者,得载于篇,不幸其不及引者,其亡岂不多邪?
呜呼!
历弟子之相传,经讲师之去取,不徒存者不完,而其伪谬之失,其可究邪!
夫系者,有所系之谓也,故曰系辞焉,以断其吉凶。
是故谓之爻,言其为辞各联属其一爻者也。
是则孔子专指爻辞为系辞。
而今乃以孔子赞《易》之文为上、下《系辞》者,何其谬也!
卦爻之辞,或以为文王作,或以为周公作。
孔子言圣人设卦系辞焉,是斥文王、周公之作为系辞,不必复自名其所作又为《系辞》也。
况其文乃概言《易》之大体,杂论《易》之诸卦,其辞非有所系,不得谓之《系辞》也。
必然自汉诸儒已有此名,不知从何而失之也?
汉去周最近,不应有失。
然汉之所为《系辞》者,得非不为今之《系辞》乎?
《易·需》之辞曰:「需于血,出自穴」。
《艮》之辞曰:「艮其限,列其夤」。
《睽》之辞曰:「见豕负涂,载鬼一车」。
是皆险怪奇绝,非世常言,无为有训故、考證,而学者出其臆见,随事为解,果得圣人之旨邪?
《文言》、《系辞》有可考者,其證如此,而其非世常言无可考者,又可知矣。
今徒从夫臆出之说,果可尽信之邪?
孟子所叹其不如亡者也。
《易》之传注比他经为尤多,然止于王弼
其后虽有述者,不必皆其授受,但其传之而已。
大抵《易》至汉分为三:有田何之《易》,焦赣之《易》,费直之《易》。
田何之《易》传自孔子,有上、下二篇,又有《彖》、《象》、《系辞》、《文言》、《说卦》等,自为十篇,而有章句。
凡学有章句者,皆祖之田氏。
焦赣之《易》无所传授,自得乎隐者之学,专于阴阳占察之术。
凡学阴阳占察者,皆祖之焦氏。
费直之《易》亦无所授,又无章句,惟以《彖》、《象》、《文言》等十篇解上、下经。
凡以《彖》、《象》、《文言》等参入卦中者,皆祖之费氏。
田、焦之学,废于汉末。
费氏独兴,递传至郑康成
王弼所注,或用康成之说(比卦六四之类。),是即郑本而为注。
今行世者,惟有王弼《易》,其源出于费氏也,孔子之古经亡矣。
尚书虞部员外郎尹公墓志铭1038年10月 北宋 · 欧阳修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五○、《欧阳文忠公集》卷二六 创作地点: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
公讳仲宣姓尹氏
尹氏世居太原,无显者。
由公之父赠刑部侍郎讳文化,始举《毛诗》,登某科,以材敏称于当时,仕至尚书都官郎中
于今人士语尹氏者,往往能称其名字,由是始有闻人。
刑部葬其父于河南,今为河南人
公举《周易》,咸平三年中第。
梓州铜山凤翔麟游主簿京兆府司理参军潞州襄垣主簿,迁汝州梁、怀州武陟二令,又迁蜀州军事判官
荐其能者数十人,拜大理寺丞太子中舍殿中丞国子博士尚书虞部员外郎
历知汝州叶、郑州荥阳,又知大宁监通判华州,又知资州,皆有政绩。
最后知郢州,至州之三日,晨起衣冠,得疾,及寝而卒,实景祐四年三月七日也,年七十一。
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,葬寿安
母郑氏,德兴县太君
妻张氏,寿安县
子七人:源、洙、湘、冲、淑、沂、泳。
诸孙十馀人。
公既卒,许州进士朱生游资州,资人家家能道公之遗事,及闻公丧,皆巷哭,其吏与民各以其类之浮屠发哀受吊。
朱生既得公善十馀事,为作《遗爱录》,以遗资人。
朱生未尝识公者,而言若兹,信矣。
呜呼!
善人之为善也,生不赫赫于当时,则其遗风馀思在乎人者,必有时而著。
公生而为善,殁也见思。
铭者,所以名其善功以昭后世也。
铭曰:
物塞而通,必艰其初。
至于大亨,乃烨而敷。
尹氏之先,久窒不耀。
自公再世,始发其奥。
公不坠德,有善在人。
其兴,在子与孙。
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简肃薛公墓志铭1038年 北宋 · 欧阳修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五○、《欧阳文忠公集》卷二六、《名臣碑传琬琰集》中卷二○、《永乐大典》卷一○八一二、一九七八六、雍正《山西通志》卷一九四、乾隆《直隶绛州志》卷一四 创作地点: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
明道二年尚书礼部侍郎参知政事河东公以疾告归其政,天子曰:「吾不可以数烦公」。
乃诏优公不朝,而使视事如故。
居岁中,数以告,乃得还第。
又数以告,然后拜公为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判尚书都省,罢其政事。
景祐元年八月庚申,公薨于家,年六十有八,赠兵部尚书
公讳字宿艺姓薛氏
薛氏之先出于黄帝之后任姓,任姓之别为十族,薛者奚仲之始封也。
其后奚仲去,迁邳,而仲虺留居薛。
春秋之际,以国见经,而其子孙后以为氏。
此其谱也。
隋、唐之间,薛姓居河东者为最盛。
公,绛州正平人也。
曾王父赠太保讳某,大王父赠太傅讳某,王父殿中丞太师讳某,三世皆不显,而以公贵。
初,太宗皇帝并州太师以策干行在,不见用,罢。
公生十馀岁,已能属文辞,太师顾曰:「是必大吾门,吾复何为」?
乃不复事生业,务施贷以赒乡闾,曰:「吾有子矣,后何患」?
后五十年,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,为世名臣,如其言。
公为人敦笃忠烈,果敢明达
初举进士为州第一,让其里人王严,而居其次,于是乡里皆称之。
淳化三年,再举乃中,授秘书省校书郎隰州军事推官
始至,取州狱已成书,活冤者四人。
仪州推官,士争荐其能。
丁太夫人忧,服除,用荐者拜大理寺丞、知兴化军莆田县,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。
殿中丞、知河南长水县,徙知兴州
州旧铸铁钱,用功多,人以为苦。
公乃募民有力者,弛其山,使自为利,而收其铁租以铸,悉罢役者,人用不劳。
太常博士御史中丞向敏中荐公材中御史,就拜监察御史
召为殿中侍御史判三司都磨勘司,赐绯衣银鱼。
出为陕西转运副使,坐举人免官。
居数月,通判陕府
岁馀,召还台,安抚河北,称旨,改尚书户部员外郎淮南转运使江淮制置发运使
扬州河,废其三堰,以便漕船,岁以八百万石食京师,其后罕及其多。
吏部员外郎丁太师忧,去职,不许。
居二岁,入为三司户部副使,与三司使李士衡争事省中,士衡扳时权贵人为助,公拜户部郎中、直昭文馆,出知延州
吏部郎中,入为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,迁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
契丹使萧从顺来朝,是时,庄献明肃太后垂帘听政,从顺举止多不逊,以谓南使至契丹者皆见太后,遂请见之。
朝议患之,未有以决。
公独以理折之,从顺乃止。
而嫉公者谗其漏禁中语,由是拜集贤院学士,出知并州,改知秦州
秦州宿重兵,兵尝慊食,公为勤俭积畜,教民水种。
岁中,迁枢密直学士、知益州
而秦之馀积者三百万,征算之衍者三十万,覈民旧隐田数百顷,所得刍粟又十馀万,秦州之民与其蕃落数千人,诣转运使请留,不果。
公在开封,以为治,肃清京师
京师之民至私以俚语目公,且相戒曰:「是不可犯也」。
囹圄为之数空,而至今之人犹或目之。
及居,尤有善政。
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,夜以锦囊挂之西门,门者以白,人随之者万计,皆恟恟出异语,且观公所为。
公顾主吏藏之,略不取视,民乃止。
老媪告其子不孝者,子诉贫不能养。
公取俸钱与之,曰:「用此为生以养」。
母子遂相慈孝。
里富人三女皆孤,民或妄争其产,公析其赀为三,为嫁其女,于是人皆以公为仁恩。
人喜乱而易摇,公既镇以无事,又能顺其风俗,从容宴乐。
及其临事,破奸发伏,逆见随决,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,无一不中。
人爱且畏之,以比张尚书咏而不苛。
开封,天子之畿,益州,蜀一都会,皆世号尤难理者,而公尤有名,其猛宽之政,前后异施,可谓知其方矣。
入拜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,遂拜参知政事
公入谢,上曰:「先帝尝言卿可用,吾今用卿矣」。
公益感激自励。
而素刚毅,守节不茍合,既与政,尤挺立无所牵随。
然遂欲绳天下,无细大一入于规矩。
往往不可其意,则归卧于家,叹息忧愧,辄不食。
家人笑其何必若此,公曰:「吾惭不及古人,而惧后世讥我也」。
公尝使契丹,与其君臣语,而以论议服其坐中。
其后契丹使来,必问公所在,及闻已用,乃皆喜曰:「是得人矣」。
边吏得谍者,言契丹欲弃约举兵。
上亟召大臣议,或欲选将增兵。
公曰:「契丹畏誓而贪利,且无隙以开其端,其必不动,不宜失持重之势而使其可窥」。
已而卒无事。
他日,上顾公曰:「果如公言」。
于是益重之。
明道二年庄献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,臣下依违不决,公独争之,曰:「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,若何而拜乎」?
太后不能夺,为改他服。
太后崩,上见群臣,泣曰:「太后疾不能言,而犹数引其衣,若有所属,何也」?
公遽曰:「其在衮冕也。
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」?
大悟,卒以后服葬。
于是益以公为果可用也。
公先娶潘氏,早卒;
后娶赵氏,今封金城郡夫人
子男一人直孺大理寺丞
女五人:长适故职方员外郎张奇;
其次适故开封府士曹参军乔易从,早亡;
次适太原王拱辰,早亡;
次适庐陵欧阳修
次又适王氏。
公既贵,赠其曾祖而下三室,曰太保太傅太师
追封曾祖妣某氏某夫人,祖妣某氏某夫人,妣某氏某夫人。
公性孝慈,虽在大位,家人勤俭,不知为骄奢,诸子幼孤,抚养不异。
平生所为文章四十卷,直而有气,如其为人。
五年某月某甲子,其孤直孺奉其柩自京师葬于绛州,以某年某月某甲子即事。
先期,状公之功行上之太常太常议曰:「谥法:一德不懈曰简,执心决断曰肃。
今其状应法」。
谥曰简肃
铭曰:
薛夏之封,以国为姓。
其后河东,隋唐最盛。
公世载德,实河东人
必大其太师之云。
公之从事,以难为易。
参于大政,不挠不牵。
屡决大议,有言炳然。
公不为相,告病还家。
赗赙之荣,尚书是加。
公有敏德,焯其行事。
公有令名,有司之谥。
事告之史,谥传子孙
又刻铭章,纳于墓门。